1⃣️不认为支持恒生科技上涨的两个因素(外卖大战交易退潮+国内AI催化)已经利好兑现完毕,更可能还在发展过程中,恒科上行波段还没结束。等到接近Q1前高时,能否突破则要看临门一脚有无AI应用催化。
2⃣️对上期“用高级别追涨指导低级别交易”作进一步分析:
🧧a)权益市场(长期来看,短期任何条件都可失效)满足三个属性:1)行情并不是纯粹的布朗运动,在某个级别上有逻辑驱动;2)股价涨要涨过头;3)总体资金有限。
这三个条件联立,可以推导出“技术面看,有时候可以追涨”+“追涨时候要追大周期做小周期”两个结论。
其中第一个条件+第二个条件是追涨(动量策略)能有效的根源。
第三个条件推出需要“追涨大周期、做小周期”,这个道理类似数学中的级数收敛,如果同级别追涨仍有胜率和超额优势,等于一个不收敛的级数相加,那么股价最后不会收敛,会发散到无穷大,违反了第三点,不会长期有效。
🧧b)回测以下日内技术面趋势策略(仅作举例,这类策略理解原理可以自行批量编制):“在60分钟级别MACD满足DIF>0+DEA<0时,做上证5分钟级别的第一次55MA回踩”,这是一个典型的“高级别追涨下做小级别”的案例,这个策略在A股过去3年熊市周期中,短线日内超额明显(+0.4%,但超额持续窗口就级别很小,维持一两天)。
🧧c)之所以这样一个纯技术的策略能有效,除了满足“以大周期指导小周期”的思路外,还有两个原因:一是这个策略限定条件多,开仓点不频繁。二是上证指数这三年不算单边下跌,年线级别看算是震荡走势,如果是选一些单边下跌的品种(比如创业板)趋势策略效果大概率不好。